“六五”以来,中国人民大学共承担省部级以上项目956项,其中仅“九五”期间,就获省部级以上项目375项。“六五”以来,人大共取得各类科研成果39557项,其中出版著作9538部,发表论文30019篇。获省部级以上奖励324项。科研成果的取得体现在数量上,更体现在质量水平上。
首先是学术上具有开创性,为人文社会科学的相关研究奠定基础。在首届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优秀成果奖评选中,人大苗力田教授等的译著《亚里士多德全集》获一等奖,另外还各获得4个二等奖和4个三等奖;在教育部组织的两届优秀人文社会科学科研成果评奖中,人大共有76项成果获奖。一大批优秀的科研成果产生了广泛的社会影响,受到了人文社科领域同行和社会各方面很高的评价。
科研的高水平还体现在高屋建瓴的视角,为国家政治、经济、社会等领域的宏观决策提供参考。学校组织全校的科研力量,围绕我国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中的若干问题,发挥集体优势,联合攻关。1995年,人大决定每两年向社会推出《中国人民大学中国经济研究报告》和《中国人民大学中国社会发展报告》。继1996年第一批两个报告出版后,1998年又推出了以搞好国有大中型企业和社会可持续发展为主题的两个报告,集中反映了人大广大科研人员对我国一些重大理论与实践问题的观点和认识。报告面世后,受到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好评。同时,这些科研的高质量还体现在密切与社会实践相结合,在微观领域收到了良好效果上。从80年代初开始,人大主动开拓多种渠道,同中央和国家有关部委,有关地方政府及许多企事业单位建立比较稳定的联系,积极承担和参与有关研究课题。
经过不懈努力,各学科均涌现出一批优秀的中青年人才,已经形成了一支老中相结合、高素质的科研队伍。不仅具有扎实的功底、科学的态度,而且具有良好的学风,献身的精神。目前,在教育部主持的人文社会科学“跨世纪优秀人才培养计划”的评选活动中,人大先后有24位优秀中青年教授入选;在北京市委组织的“百人工程”评选活动中,人大有46位优秀中青年学者入选。